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知识点

点击数:608 | 发布时间:2024-11-09 | 来源:www.yanlongwu.com

    #执业医师资格考试# #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知识点#:2024执业医师资格笔试立刻就要开考了,以下是©智学网收拾的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知识点,期望对大伙有帮助。

    中医护理学考试知识点:放血法
    放血法中医护理:
    放血法的操作办法:点刺法,缓刺法,散刺法。
    古称“刺络”、又称“刺血法”;今有人称之为“放血疗法”。古今对此法十分看重,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提出:“宛陈则除之,去血脉也”。
    放血法是指用三棱针、粗毫针或小尖刀等刺破络脉,放出少量血液,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,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办法。具备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、祛风止痒、开窍泄热、通经活络、镇吐止泻有哪些用途。
    适应范围及用物筹备:
    ①适应范围:
    ◆高热、中暑、急性咽喉肿痛、目赤红肿、头痛等。
    ◆昏厥、中风闭证。
    ◆顽癣、疖肿、丹毒等。
    ②用物筹备:
    治疗盘:消毒盒内放三棱针或小尖刀、2%碘酒、75%酒精、或碘伏、棉签、消毒干棉球。
    操作办法
    点刺法:
    点刺法又称“速刺法”。
    ①定义:
    在腧穴部位飞速点刺出血为点刺法。
    ②临床应用:
    十宣穴点刺放血:开窍醒神,用于中暑、昏厥、中风闭证。
    太阳穴点刺放血:用于目赤红肿、头痛。
    曲池、大椎点刺放血:用于高热不退。
    委中穴点刺放血:可活血散瘀,临床多用于瘀血腰痛。
    ③推行:
    操作时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,使血液聚集于穴位局部→常规消毒皮肤→手持三棱针或圆利针对准穴位飞速刺入0.3cm左右→立即出针→轻轻挤压针孔周围,使其出血数滴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。
    缓刺法:
    ①定义:
    用三棱针缓慢刺入静脉,使之少量出血,为缓刺法。
    ②临床应用:
    肘窝、腿窝的浅静脉刺络出血:临床多用于中暑。
    红丝上多处缓刺出血:用于急性淋巴管炎。
    ③推行:
    在欲刺静脉上方扎一止血带,使静脉充盈→消毒皮肤→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静脉充盈处缓缓刺入0.5cm左右→缓慢拔针→待血缓慢流出→用干棉球轻压针孔止血→松止血带。
    散刺法:
    又称“豹纹刺”或“围刺”。是指在顽癣、疖肿周围或扭挫伤局部刺出血的办法。
    操作时第一在局部常规消毒→手持三棱针在顽癣、疖肿未化脓的皮肤周围或扭伤、挫伤后瘀血肿胀的部位→如豹纹般环行散刺出血。注意刺时速度要快、要浅,出血数滴即可。
    需要注意的地方:
    ①操作前作好讲解工作,获得配合。
    ②操作时宜使用卧位,手法要轻、稳、准,注意预防晕针。
    ③要学会好分寸,点刺、散刺时,快而浅,出血数滴即可;小尖刀刺络时,创口要小,预防很多出血和损伤组织。
    ④严格实行无菌操作,放血后局部不适合沾水或污物,以防感染。
    ⑤有出血成人两性疾病的人禁用;年老体弱、孕妇、贫血者慎用。
    ⑥每天或隔日放血一次,3~5次为一个疗程,急症可每天两次。
    气阴耗伤剖析
    邪退正虚,气阴耗伤。肺阴亏损者,多由痉咳期邪热痰火熏肺,肺之阴津耗伤,阴虚则肺燥,咽喉失于津液濡养,故干咳少痰,声音嘶哑;阴虚则内热,故午后颧红,盗汗;阴虚火旺,虚火扰心,故烦躁,夜寐不宁;舌红,苔少,脉细数,为肺阴不足之象。肺气不足者,多由脾气素虚,痰浊阻肺,痉咳日久,耗散正气,致使肺脾两虚。肺气亏虚,气不布津,停聚成痰,故咳嗽无力,痰白清稀;肺气不足,营虚卫弱,津液不固,故自汗盗汗;脾气亏虚,运化无权,故神倦乏力,纳差食少,大便不实;舌淡,苔薄白,脉细弱为脾肺气虚之象。
    过敏性紫癜概述
   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累及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成人两性疾病,临床特征除皮肤紫癜外,常有过敏性皮疹、关节肿痛、腹痛、便血和血尿等。感染、药物、食物等均可成为本病的有关原因。起病多较急,多见于6岁以上的儿童与年轻人。本病属中医“血证”范畴。
    气阴耗伤剖析
    邪退正虚,气阴耗伤。肺阴亏损者,多由痉咳期邪热痰火熏肺,肺之阴津耗伤,阴虚则肺燥,咽喉失于津液濡养,故干咳少痰,声音嘶哑;阴虚则内热,故午后颧红,盗汗;阴虚火旺,虚火扰心,故烦躁,夜寐不宁;舌红,苔少,脉细数,为肺阴不足之象。肺气不足者,多由脾气素虚,痰浊阻肺,痉咳日久,耗散正气,致使肺脾两虚。肺气亏虚,气不布津,停聚成痰,故咳嗽无力,痰白清稀;肺气不足,营虚卫弱,津液不固,故自汗盗汗;脾气亏虚,运化无权,故神倦乏力,纳差食少,大便不实;舌淡,苔薄白,脉细弱为脾肺气虚之象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(https://www.bzgdwl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